
在学校奋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征程中,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,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以习教育为契机,扎实开展“牢记嘱托 强农有我”学习大讨论、“走一线听建议、转作风促发展”大调研、“青年从游”廉心正身主题活动,构建“党建铸魂、学科育才、艺术赋能、文化润心、清风廉韵”五位一体发展格局,切实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的强大动能,在强农兴校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

6月12日,艺术学院开展“牢记嘱托 强农有我”学习大讨论,校党委副书记施美红到会指导。全院师生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积极构建“大思政”育人格局;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,致力于培养更多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;紧扣加强科技创新、提升服务能力,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三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。此次讨论进一步凝聚了师生共识,激发了大家对学院和学校发展的信心与干劲。
党建铸魂固根基:政治引领强动力,组织建设树标杆
艺术学院党委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,筑牢思想根基,建强战斗堡垒。
政治领航,学习走深走实。学院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牵引,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构建“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—党支部—党员”三级学习教育体系,打造“领学+研学+践学+督学”四维课堂,营造浓厚学习氛围。建立“三查三清”机制,对查摆的问题实行台账式管理、销号式整改;落实“四个一”联系制度,着力解决师生急难愁盼问题,作风效能显著提升。学院出台《师德师风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实施方案》等制度,规范流程、强化监管,形成“用制度管人、管事、管权”的长效机制,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。
堡垒强基,示范提质增效。学院深化“一支部一品牌”建设,数字媒体学科方向党支部、设计学学科党支部、工业设计师生联合党支部3个教工党支部同时入选浙江省“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单位”“双带头人”教师党支部书记“强国行”专项行动团队。工业设计学科党支部获批“浙江省样板党支部”。在服务集中的龙泉市建立临时党支部,培育“文创兴产业 党员带头行”特色品牌。“美女的隐藏部位是什么图片龙泉竹木科技创新服务队”获评“浙江省教育系统最美志愿服务组织”。学院科技特派员多次受到科技部表彰,荣获浙江省突出贡献科技特派员、浙江省优秀科技特派员、浙江省林业推广突出贡献个人等多项荣誉,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。


学科育才上新阶:竞赛赋能淬英才,美育浸润塑新人
艺术学院党委聚焦主责主业,以优良教风学风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。
学科上阶,竞赛育人结硕果。学院积极构建“学科-专业-平台”三位一体发展体系。设计学学科在2025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进入前20%,数字媒体艺术(省一流专业)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软科排名保持领先。建立“课程-竞赛-项目”育人链,将乡村振兴、非遗传承融入课程,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。连续7年校地合作主办“龙韵杯”国际(龙泉)竹木产品创新设计大赛,营造“以赛促学、以赛促研”的浓厚氛围,学生学科竞赛参与率达100%。2024年斩获国家级奖项55项,其中国家一等奖7项,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。
美育浸润,涵养时代新人。学院积极践行“无体艺 不农林”理念,构建“展演育人、展陈育人、课程育人、实践育人、名师育人”五位一体艺术育人体系。建有国内高校首家砚文化主题博物馆——砚得阁藏研博物馆(展陈260余件)。学院获批省级课程15门,每年开设《美术鉴赏》等通识课54门次,建设《书法鉴赏》《山水影像制作与欣赏》等在线课程。柔性引进青瓷、竹编、畲绣等领域工艺美术大师12人,极大提升了办学空间和层次。每年举办“生态美育”大讲坛,引导师生以画笔描绘美丽中国、幸福生活,融合艺术创作、文化基因与生态设计,营造浓郁校园美育氛围。



赋能乡村促振兴:艺术乡建绘新卷,实践扎根写论文
艺术学院党委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,发挥艺术设计学科优势,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。
艺术乡建,赋能乡村促共富。学院聚焦艺术赋能美丽乡建,推动党建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。建立“团队特派员(服务县域)+省级个人特派员(服务乡镇)+工业特派员(服务企业)”三级服务梯队,与遂昌、龙泉、江山、淳安等地深度合作,建设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15家、研究生实践基地8家,为地方争取省级财政经费8000余万元,共同申请专利20余项。派出挂职干部5人,建立服务站点21个、博士创新站2个。在竹木加工、幼教木玩、水晶、民族服饰等产业精准服务,涌现“竹木产业及时宇”“农业品牌创新丽”“产品研发生力军”等典型,有力服务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,先后被中国教育在线、潮新闻等报道。
实践扎根,描绘振兴新画卷。学院党委与安吉天荒坪镇党委开展党建联建,共同举办“青鸟计划”创新创意设计大赛,160名学子打造“竹宝”IP形象,完成超100m2主题墙绘,激活乡村文旅动能。“乡俗绮梦,鱼嬉徽州”社会实践团、“艺术+”彩虹课堂暑期社会实践团分获全国高校“千校千项”优秀项目等荣誉,生动践行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”。

文化润心育新人:幸福艺家聚合力,思政品牌铸艺魂
艺术学院党委厚植文化底蕴,构建特色育人生态,提升师生归属感和幸福感。
幸福“艺”家,共建温暖港湾。学院打造幸福“艺”家人教职工文化品牌,以“五会”(迎新会、表彰会、生日会、健身会、欢送会)强“五感”(使命感、荣誉感、集体感、幸福感、归属感)葆“五心”(教育初心、事业信心、组织关心、健康恒心、爱院真心)。组建羽毛球、健步走、乒乓球等5个运动兴趣团队,营造“爱院、荣院、兴院、强院”团结友爱、和谐奋进的氛围,凝聚师生投身学院发展的强大合力。
思政铸魂,打造特色品牌。学院立足学科优势与学生特点,以“艺术·生态·美育”为支点,打造“农林有‘艺’思”思政品牌。通过艺术市集、非遗体验、数字光影秀等形式,展现生态与艺术融合。“棱镜·生长”生态服装秀展演成为校园“最美毕业论文”,“吴越·风华”数媒之夜融合文化与创意、艺术与科技,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;“视见·新生”视传新境作品展探索艺术赋能未来的可能;“艺”起疗愈水彩课感受艺术疗愈的力量,实现思政线与教学线深度融合,让师生在艺术中感受生态之美,在生态中领悟艺术之魂。


清廉守正扬正气:筑牢防线树新风,文化浸润养廉心
艺术学院党委坚决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,持之以恒正风肃纪,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。
教育固本,拧紧思想开关。学院着力构建党委主体责任、纪委监督责任、领导干部“一岗双责”的廉政机制。将廉洁教育与师德师风建设、学风建设相结合,开展学术诚信、考试诚信教育等活动,从艺术视角打造有情怀、有底蕴、有格局的廉政文化阵地,做好风险防控首道“防线”。严格执行“三重一大”制度,加强日常监督与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专项监督,运用廉政谈话、提醒、约谈等方式,及时纠偏。
文化浸润,打造清廉品牌。学院坚持将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融入日常,开展廉洁讲座、观影、基地参观等活动,增强廉洁自律意识。结合专业特色推进清廉单元建设,组织师生赴嘉兴南湖、安吉余村、国家版本馆等开展警示教育,举办“送春联 传清廉”“艺心清廉”廉洁文化设计作品征集活动,用艺术语言诠释清廉文化,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人心,形成崇廉尚洁的良好风尚。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将深化“三个聚焦”:聚焦“国之大者”,在服务乡村振兴中展现更大作为;聚焦“艺科融合”,在学科交叉创新中培育新质生产力;聚焦“铸魂育人”,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彰显艺术力量。学院将以“艺术匠心”赋能“千万工程”,以“设计智慧”助力共同富裕,为学校建设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生态性研究型大学贡献“艺术方案”。

(艺术学院)